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

自我消解



克爾從小夢想自己有一輛摩哆賽車。上大學的時候,他終於買到
了一輛。

當天他開車出去,突然被一輛大卡車撞倒,摩哆車全壞了。

克爾回到學校,仍然很平靜,同學們都說他人很通達。

克爾自嘲地說:"我小時候想,總有一天我會有輛車,看起來,
還真的有這麼一天,心滿意足了。"

從幽默中學習

豁達的心態是我們面對困難和災難最好的方式。

抄自星洲日報2010年10月24日大柔佛之[自得其樂]

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

KTV 蔡幸娟 巧合


世上的人兒這樣多 你卻碰到我
過去我沒有見過你 你沒見過我
這樣的機會不太多 只能算巧合
湊巧相遇在一起 相聚只一刻
我看你 你看我 相對默默無話說
偶然間 這一刻 轉眼就溜過
是否還能再見面 誰都不敢說
以後我會見到你 你已忘了我

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

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

為甚麼是"不到黃河心不死"?

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,孕育着華夏民族的智慧與文化。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便興起於黃河流域,之後的許多氏族都於此繁衍延續,而中華文化也賴此得以承載傳递,所以黃河在古人及今人的心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
漢語有大量與黃河有關的俗語,如"不到黃河心不死""跳進黃河也洗不清""九曲黃河心較險""黃河之水天上來"等等。甚至黃河水的清濁都關係着天下的興衰,所以古人說"黃河清,聖人出"。

"不到黃河心不死"常比喻不達目的决不罷休,也比喻不到絶路不肯死心。這個俗語的來歷據梁啟超先生考証,應與古詩<公無渡河>有關。傳說古時有個白髮狂夫執意渡河,不顧妻子的勸止,最終溺水而亡。於是有人感嘆此事,作詩曰:"公無渡河,公竟渡河,墮河而死,將奈公何!"

古代常把黃河簡稱為河,古人便認為這裏的河亦指黃河,於是便隱括這首古詩的意旨提煉出"不到黃河心不死"的俗語。后來還有人依此創作了相關的民間傳說,藉以解釋這句話的來歷。自此之后,"不到黃河心不死"便以其形象生動,廣泛流傳。

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講古佬之[講古說今]

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

"胡說"和"杜撰"

"胡說"與"杜撰"有類似的詞義,前者是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
的 話;后者是毫無根據的編造。"說"和"撰"容易理解,一
個是說話,另一個指撰寫;"胡"和"杜"又是甚麼意思呢?
怎麼加上這 兩個字,詞義大變了呢?


先說"胡",它在古文中本指"為甚麼",比如古文裏有"胡不
歸 ?"意思是為甚麼不回來呀?從古文的"為何"用法引申變
異,"胡"字從古疑問詞,變成現代漢語的副詞,産生了"隨意
,胡亂"的講解,于是"胡說"成了隨意亂說。同時還産生了胡
閙,胡扯,胡話,胡言等語。


"杜"字講解不多,除了姓氏和花鳥名字用它之外,差不多只有
" 杜絶"和"杜撰"兩個詞常用。"杜絶"之"杜"字主要講
解阻塞,阻拒之意。但是,將此解用于"杜撰"顯然無法說通,
它不是拒絶撰寫的意思啊!


原來,"杜撰"之"杜"是指一位姓杜的仁兄呢!據說古代有
位姓杜名默之人,非常喜歡寫詩,不過杜默寫的詩實在太糟糕
,內容空泛凡人不懂,感情怪誔難有共鳴,甚至連合轍押韵也
談不到。這種詩不詩,文不文的大作,除了杜君本人欣賞之外
,無人認同,且常被嗤之以鼻;所以民間流傳,在看到不像樣
子的詩文作品時,皆感嘆是"杜默撰寫的",后被緊縮成"杜
撰"一詞指胡編亂造了。

抄自星洲日報萬象館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之[文字癖]